创新成果斐然 智能化进程加速
发布时间:2023-08-14 11:12:26 来源:未知

  随着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,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全球竞争格局加速重构。

  近年来,我国开启了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新征程。建设汽车强国,需要秉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全面增强产业创新能力,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着力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和产品,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的现代化水平,强链补链,进一步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韧性。

 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,需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,以应用带创新,以创新促应用,强化上下游企业的协调联动,推动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产业协同和市场应用的产业协作,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,大力发展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激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、新引擎、新活力。

  如今,面对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世界各国均加紧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展开布局,而作为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中国汽车产业,全面推动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协同发展,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,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。

  2023世界智能网联起车大会将于今年9月来开帷幕,在本届大会期间,主办方将开设全球创新成果发布秀环节,集中展示全球范围内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、新场景及研究成果。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组委会表示,此次参与的企业在先进性、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具有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作用,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
image.png


政策力度加大 自动驾驶走向春天


  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正在颠覆汽车的固有形态,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特点。在这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,全球的汽车强国都在加强战略谋划、加大政策支持。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,也开启了迈向加速发展的新征程。

  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、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,完善制度体系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,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不只是靠技术先进性,更要看谁的政策体系更先进。我国现行汽车法律法规还需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特点进行创新,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进度,统筹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或进行专项司法解释。

  事实上,我国早在几年前,就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推出了相关政策。

  2015年,我国推出《中国制造2025》计划,从顶层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重要规划;2017年,工信部、发改委、科技部联合发布《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提出“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”,对自动驾驶汽车渗透应用做出明确规划;2018年工信部等部门出台《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(试行)》,对测试主体、测试驾驶人、测试车辆等提出要求,进一步规范化自动驾驶汽车测试;2021年开始,中国迈入“十四五”阶段,智慧交通成为实现交通强国的切入点,“人、车、路、云”融合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,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、车联网等技术的试点和应用正在加速推进。

  进入2023年,我国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,相应规章制度不断完善,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焕新活力。

 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工信部提到,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,组织开展城市级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示范应用,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,为行业发展又注入了一剂强心剂。

 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各部门公布了多项与无人驾驶产业相关的政策,从产业结构、技术创新、网联基础设施等多方面鼓励无人驾驶行业发展,为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、广阔的市场前景,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。

  其中,北京市和上海市走在全国前列,在自动驾驶政策方面先行先试。北京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发布的全国首个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细则、数据安全管理办法;上海市发布的高快速路测试与示范实施方案、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等,均为各个省市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,探索更多细分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《2023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(第一批)》中,明确对高精尖创新产品提供保险补贴,符合条件的汽车芯片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保企业按照不超过相关保费的50%给予补贴。还有高精尖项目投资落地补贴、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奖励、企业升规稳规创新奖励等,对自动驾驶企业发展给予重要政策和资金支持。


智能网联技术突破 大规模商用化可期


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,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战略引导下,在市场和消费的牵引下,全行业持续减持创新驱动,正在全面推动汽车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协同发展,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。

  目前,中国在技术标准创新,测试示范试点,政策法规完善等方面协同发力,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“保驾护航”的作用。同时,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,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更是重中之重。近年来,我国自动驾驶企业在技术创新层面屡创佳绩。

  作为探索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早的中国企业之一,百度在2013年就启动了无人车项目。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运营测试里程已累计超过5000万公里,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族超4600件,其中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全球第一。从创立之初就秉承“量产数据+数据驱动算法+闭环自动化工具链”技术路线的Momenta,已获得上汽集团、通用汽车、梅赛德斯奔驰、丰田、博世的战略投资。在近日,其携手智己汽车正式发布d.l.p.人工智能模型,引领智能驾驶迈入认知智能时代。

  图森未来作为无人驾驶的卡车品牌,创立初衷是以L4级别的无人驾驶卡车技术,为全球物流运输行业赋能。为解决夜间光照环境差的问题,图森未来开发的专用摄像头以及特殊的软件算法,可以使白天环境下感知距离达到1000米,能够检测前方车辆的类别、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距离的变化情况。

  如今,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今年年初,福布斯中国发布了2022年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,中国有74家企业入围,占全球新增总数的22.4%。其中,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共有35家。从分布领域来看,这35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电池、智能驾驶、汽车芯片和新能源整车等领域。

  其中,在智能驾驶领域,入围的企业包括福瑞泰克、希迪智驾、禾多科技、博泰车联网等 6 家企业,涵盖激光雷达、高精地图、算法、计算平台、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等智能驾驶核心环节;而在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的汽车芯片领域,入围的企业包括德尔科技、黑芝麻智能、芯驰科技、沐曦、航顺芯片、芯擎科技共6家企业,涵盖高性能GPU芯片、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等环节。


全球创新成果显著 中国实现弯道超车


  当前,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防线,中、美、欧、日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台支持自动驾驶创新发展的政策,修订顺应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等措施,从车辆标准、上路行驶、安全运营等层面开展行动,展现国家或地区支持产业创新发展意愿,有效地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,打造了积极的发展氛围,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
  例如,美国作为最早开展自动驾驶研究和测试的国家之一,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数据积累。美国的谷歌、特斯拉、通用等企业都是自动驾驶的领军者,拥有大量的专利和人才。美国也是最早制定自动驾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国家之一,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。

  除美国之外,日本自2021年开始,其经济产业省便不断推进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交通服务。今年4月,日本福井县永平寺町开始面向公众提供日本首例采用L4级自动驾驶车辆的移动服务,这也是日本首例面向公众推出的 L4 级自动驾驶服务。

  而中国通过多年的奋斗,在汽车行业实现了大踏步前进,并且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,特别是网联赋能全球领先,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、车用操作系统、大算力计算芯片、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接连取得突破。因此,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中国已经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实力。

  近日,张永伟指出,从全球汽车产业来看,智能化正处在加速阶段,中国的汽车产业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别人的智能化发展道路。5G、北斗、云计算、数字地图、智慧城市建设等这些年大量以算力为核心的“新基建”基础设施是支撑中国智能汽车走向网联化的重要优势。